《“字”从遇见你》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刘鸿彦执导的文化类纪录片。该片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
第1集 中
汉字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文字世界,它自成体系,盘根交错,井然有序又悠然自得,相比于真实的天下,文字建立的世界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更为深远、广阔与恒常,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世界里,有一个字从来都居于核心——“中”。讲述“中”字的来源以及它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与人生追求。
第2集 鼎
它有两只耳朵,它的形象带着古朴的天然萌,一跃成为网络世界的宠儿,被誉为中国的“hello kitty”。经常有人使用它,来表达自己某一瞬间的开心状态。可快乐如它,也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我究竟是谁”。它的本尊,其实是鼎。
第3集 卜
几乎每一块甲骨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个字,甚至有时候一晃眼就会错过,因为它和裂纹太像了,没错,这个字很可能就来源于裂纹。“卜”作为古往今来,字形几乎毫无变化的汉字,曾经的它,几乎主宰了一切。
第4集 天
甲骨文中有一个符合极为神秘,甚至不应该仅仅基于文字领域去研究。“天”在甲骨文中的形象和天空完全看不出联系,哪怕是3岁的幼童都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小人,而且是一个脑袋大大的小人。那为什么“天”的形象是拥有如此硕大头部的人形?
第5集 福
如果说在汉字的世界里,有一个字被所有人喜爱,而且这种喜爱,是能够穿越古今的,那么这个字,一定是它——福。它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点莫名其妙,但如果你看到它现在的样子,一定会心生欢喜。
第6集 文
中国人的生活中充满了文字,也充满了“文”这个字。在殷商时期的龟甲上,“文”字所展现的是:一个人站在那里,胸口有一颗心状花纹。晚清学者破解了它,它的意思是花纹或者文身。文身和文字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是如何同时凝汇在同一个字上的。
第7集 笔
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是一件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品,几乎每个人都用过它,这个字,是笔。生产一支毛笔,需要至少几十道工序,笔头,多用动物的毛发,笔杆材质千变万化。自从毛笔出现以来,中国人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文化的方向,随之而来的墨、砚、竹简,都一一应运而生。
第8集 册
甲骨文的“册”是一个很玄妙的存在,它的样子一望便知,是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系在一起。最早的“册”原料是竹子,古人把坚硬的竹子截开,削成长条,再用绳子把它们串联起来。册,就完成了。
第9集 典
这个符号记录的,是古人生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刻,这个字是“典”。时光荏苒,“典”的意义虽历经演化,但这份庄重,却一直沉淀在了汉语言之中。“典”延伸为“典礼”,成为盛大仪式的代名词,虽然典的形式因每个时代特征而略有不同,但我们仍能从缝隙之间窥探到延绵千年的典制礼法。
第10集 图
图,原指古代在皮、绢等材料上,标画城邦乡邑及边界的示意资料。进入信息时代,辽阔的山河大地以数字的形式得到了更加精准的记录,世界似乎从未这样触手可及。其实,“图”反映的是人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决心。
第11集 走
曾经的“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跑”,随着时代的推移,“走”字渐渐淡化了曾经的速度感,更多代指常速的行走。“走”的含义,从“快速地前往某地”,引申成了“某种状态的改变”,这期间历经千年,但是其含义中的那种动态的部分,却保留了下来。
第12集 舟
舟的出现,让人类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舟船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复杂的形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脚步,人类用其通行、运输、经商、探险。在漫长的时光中,舟船已深深地渗透进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第13集 车
车轮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些不停转动的轮形工具,意味着人类已经参悟了机械制造的原理。在中国,传说黄帝发明了车,因此人们在他的名字前面,冠以“轩辕”二字,纪念这伟大的壮举。
第14集 行
甲骨文的“行”字,犹如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它当年的意思是“道路”。中国人建立了人类文明中最早的道路网络,这得益于中华民族性格中最为显著的优良传统,让一切井井有条。
第15集 郭
这个字是“郭”,它的含义是“城墙”,特别指外城的城墙,它框定着人类活动的范围。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郭”字的本义。
第16集 陶
这个字可是个了不起的事物,它是陶器的“陶”字。陶器是人类第一件造物,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程。根据考古发现,中国人和泥烧造的历史至少也有15000年了,陶瓷之国不是说说而已。每一件陶器,可以说都是火焰之中走出的成功者与幸运儿呢。
第17集 甑
汉字的世界虽然保留了“甑”这个字,但它的实物却已经失传了,直到在商王妻子妇好的墓中,人们终于找到了一口青铜甑。对于一个富有的女人来说,前往死后的世界也要有最心爱的厨房用具陪伴是合情合理的,甑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第18集 教
这个字非常具有仪式感,它的左上方代表了曾经的科学与文化,左下方是一个小孩子的形象,右边则是一只手拿起了一根棍棒,这个场景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它就是“教”。汉文明注重教育,是一种文明特色,从这个字就能看出,想要学习知识,得从娃娃抓起。
第19集 贝
商周时期,贝就是人们交易所用的货币,那个时候被称为“货贝”。在甲骨文中,凡是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由“贝”字组成。中国的货币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原内陆文明的商周,使用沿海诸邦国进献的海贝,作为货币是合情合理的。
第20集 丝
中国,在古代被西方人称为“丝国”,能为国代言的“丝”字,其背后的故事,自然也丝丝缕缕、丝丝入扣。最新的考古发现,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就有了养蚕制丝的痕迹。一根完整的丝将近1公里长,人们将它缠绕在棍子上备用,文字就此定格了这一瞬间。
第21集 犬
这个符号显然是一只猛兽,它张着嘴,弓着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它就是“犬”。在三四千年前的人类社会中,犬就已经是人类的好朋友了,古人专门为它创造了一个字,可见它的地位。犬是人类狩猎的工具,因为它嗅觉灵敏,听力超常,爆发力、灵活度远超人类。
第22集 虎
在民间,有很多关于虎的有趣故事,比如武松打虎、义虎报恩,好似有一半的老虎在做坏事,另一半做好事。人们对于虎的畏惧与喜爱纷繁交织,人们在形容“虎头虎脑”、“虎虎生威”的同时,也使用“为虎作伥”、“养虎为患”这样的词汇表达厌憎。
第23集 马
这个符号一眼就能看出来,马。甲骨文中的马保留了动物的基本外形,让人能够一目了然。马可以运输重物,到达更远的地方。在古代,马是很特别的存在,它的意义主要还在于军事,其在战争中,几乎等同于现在的坦克。很多时候,马的多少,基本就意味着战争的胜负。
第24集 牛
牛是人类最易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牛的贡献简直多如牛毛。数千年前,牛就为中国人拉车、耕地、拓荒,成为了中原农业文明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牛,中国的农耕文化就不会这么发达。
第25集 象
文字的世界真奇妙,它有记录历史的作用,“象”这个字的存在,意味着商代的中国人必然是见过大象的。商代时的中原,不但大象多,甚至还被驯化成了武器,雄伟的战象冲杀于军阵,这令对手非常头痛。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给网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客服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