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重读”是双重意义上的:既是相对于以往的传统解释而言的重新领会,又是本人对马克思哲学的不断深化的体认。关心马克思哲学命运的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某些人尤其是在某些青年人那里,对于马克思哲学不那么有兴趣?这当然有很深刻的历史原因,但最直接的也许是因为:
第一,我们对马克思哲学所采取的态度有独断的一面。所谓独断是指我们没有从前提上先行地“证明”而是满足于“宣布”马克思哲学的合法性,其后果是使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以至于引发人们的逆反心理。
第二,我们韵正统解释存在着误读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马克思哲学的名声。这可以解释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读了马克思的原著之后,反而“爱上了”马克思哲学,而对于那些二、三手的研究著作却感到味同嚼蜡,兴味索然。哲学原本是“爱智慧”的,但读这类拙劣的解释反而让人远离智慧,哲学的魅力被严重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名声被极大地败坏了。
针对上述现状,作者试图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力所能及地矫正以往存在着的误读成分,二是清算马克思哲学的前提,给出其逻辑奠基的原初基础。当然,《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究竟达到了几分,还有赖读者的判断。作为此在性的我们,只能立足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来诠释马克思关于哲学的理解。但这种此在性只有经过我们的反省,才能作为自觉的背景或语境进入我们对马克思哲学观所作的诠释之中。所以,对当今时代面临的问题及马克思哲学遇到的挑战加以考察,就成为《重读马克思:一种哲学观的当代诠释》得以展开的一个必要的准备。
声明: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旨在给网友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客服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